胃潴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应开尽开救治不停,沪上医疗机构疫情防控
TUhjnbcbe - 2023/5/11 21:20: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人民网上海5月7日电(龚莎)五一以来,医院全面恢复所有类型门诊服务,住院诊疗服务已陆续全面恢复,单日门急诊量已破万。

3月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员冲锋在前,全体医务职工统一思想,攻坚克难,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医疗服务,共同守护患者生命安康。医院门急诊坚持始终开放,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和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三个新冠救治机构全力救治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时刻响应核酸检测任务等紧急医疗支援,医院单日最高核酸检测量达余管;住院手术不停摆,3月至今共完成41台心肝肾移植手术。五一期间,院医院“云端”义诊活动,义诊近人,“闪送”药品近单。

门急诊始终开放,全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疫情之下,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医院急诊始终处于开放状态,且保持高位运行。4月25日中午,短短15分钟,急诊就迎来了7部救护车,还有1位由警车运送而来的危重患者。面对急救“井喷”,抢救区医生无法同时接诊如此多的患者,于是急诊台面医生、留观医生、急诊总值班一起紧急支援,处理好患者病情,再继续返回原岗位工作。

近两月,急诊多次单日接诊量超,较平日上升42.85%;救护车单日接诊多次超辆,较平日上升68.33%;抢救室患者多日突破人,较平日上升23.07%。面对挑战,中山急诊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配人力。面对“连续作战”和“长时作战”,*员、团员带头主动请缨,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和危重孕产妇的救治。

医院率先上海全市开出了社区配药门诊,每日开诊,坚持至今。为了提高配药效率,医院门诊专门为社区志愿者开设了挂号和取药的专窗,凭病史记录由全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生开药,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病情适当放宽配药时限。为避免取药时发生人群聚集,药剂科会提前告知志愿者取药时段,并创新性地在后台设置了多辆“药车”,分流取药,确保了快捷高效。4月18日,社区配药门诊挂号量达到人次。

在全域静态管理期间,医院坚持门诊血透、门诊放化疗,保障重、大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门诊化疗每日预约量在个以上,与疫情前基本持平。随着上海市按照“三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医院从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出发,自4月18日起坚持所有科室门诊开放,并根据本日就诊人数实时增派医生。为了给医患双方创造安全诊疗环境,医院门诊全面提升了门诊工作人员防护级别,医院还进一步增加环境消杀的频次,每天开诊前、开诊后都要进行所有门诊区域的环境消杀。5月5日,门诊量(含核酸检测)达人次。

而对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医院医院在线就诊,长期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可以自助复诊极速配药。医院积极协调,医院“送药难”的堵点,近期在徐汇区各方的支持下,医院药品已经可以在徐汇区范围内配送,上海全市配送药也正在多方协调推进中。医院也支持药品自提。

近千位医护支援抗疫,实现“1+3”联动救治

除了医院总部“主战场”,医院已陆续派出近名医务人员参与建设新冠救治机构、核酸应急采样等“分战场”。向三个新冠救治机构——医院临时执业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医院、徐汇西岸A医院,派驻医务人员共人,*员占比40.5%,成立了三个临时*支部。3月初以来,医院负责了两个定点救治(后备)医院和两个集中隔离救治场所的筹建、管理和救治工作(其中原负责的徐汇漕宝路集中隔离治疗点4月10日移交至山东医疗队)。截至5月6日三个机构共开放张床位。至今已收治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人,出院人。

为了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医院组建了两支应急储备医疗队共人。储备院感及核酸采样团队人和后勤人员余名。

医院临时执业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是新冠医院之一,与近期由方舱转型升级而来的医院均主要收治新冠阳性普通型及基础疾病(稳定期)患者以及老年群体,医院配备相应专科医护及医疗救治设施设备。医院常见基础疾病学科布齐,一方面确保感染者慢性病治疗延续性,一方面加速转阴。

不久前,在医院临时执业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会议室,一场线上会诊紧张进行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牵头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一名93岁重症老人,让患者转危为安。

闵行体育馆升级为亚医院后,将与医院临时执业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医院母体医院形成闭环救治。一旦医院出现感染者急救需求,将在两小时内启动闭环管理,转至医院临时执业点(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而作为母体,医院疫情以来每天定时专家会诊,对疑难危重症进行最优化治疗方案,竭尽全力发挥中山力量,呵护市民安康。

奋战危急重症抢救一线,成功挽救多位患者

“在疫情期间顺利接受肝移植手术,真是太欣慰了。”得知能够获得手术救治的姚女士和家人感慨不已。4月27日晚上10时许,在历经5个多小时的肝脏移植手术后,姚女士安返医院肝外科监护室。这是4月以来医院完成的第8例肝移植手术。

年近花甲的姚女士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已有10余年,今年3月中旬因“呕血、黑便”就诊于外院,考虑到她有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院予以手术套扎治疗,术后虽出血情况得以控制,但陆续出现了腹胀、脚肿等肝硬化并发症,为寻求进一步诊治,姚女士来到医院肝外科周俭教授门诊就诊。考虑到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进展,合并“肝硬化、脾大、上消化道出血”,且存在心脏冠脉多支多发斑块,伴管腔中-重度狭窄,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指导下,经心内科钱菊英教授会诊充分评估心脏功能,肝外科MDT团队讨论后建议患者行肝脏移植手术。

4月26日,成功匹配到肝源的好消息传来。4月27日一早,姚女士匹配到的供肝被顺利获取,并及时运输到了医院肝外科手术室。当天下午4时许,由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带领的肝移植团队在手术室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肝移植手术,切除病肝后,对供体与受体的静脉、动脉和胆管一一进行吻合。在肝外科、心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放射科、输血科等团队医务人员的“保驾护航”下,姚女士全程情况平稳,手术顺利,历经5个多小时平安返回肝外科监护室,术后以抗排异、保肝、止血及营养支持治疗。4月28日,姚女士移植新肝功能恢复良好、心功能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据悉,医院住院手术不停摆,3月至今已共完成41台心肝肾移植手术。

4月26日下午,在刚开诊的周平红专家诊室里,患有因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性胆管炎的廖女士终于迎来了生的希望。第二天,周教授就为患者施行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只用了短短10分钟就顺利将她胆总管中的结石取了出来,“真的谢谢周主任救了我的命。”刚处理完一台紧急手术,“大国工匠”的第二名患者已在手术室外“就位”了——90岁高龄的王爷爷患有晚期胰腺癌已侵犯十二指肠造成梗阻,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虽已放置胃管减压,但未完全解决梗阻呕吐问题,周主任为他做了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置入术,支架放置后,肠内狭窄梗阻的症状改善了,患者又能进食了。幽门梗阻患者无法进食,因为胃潴留患晚期胃癌的江西熊先生也因病进食困难,“这位患者也是放了胃管减压,但效果不明显,胃里大量食物,一开始幽门也看不清,所以手术有些困难。”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周平红教授终于在胃镜下成功放置了支架,解除了患者病痛。连续作战三台手术,倒也是一气呵成,解决了三个急死人的“老大难”。

自3月初起,医院急诊骨科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医疗救治工作从未停歇。3月份共实施四肢及脊柱骨折手术约余台,较去年同期增加1/3以上。3月底,科室为应对封控期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做好预案,调整创伤组人员配置,在医院护理部、供应室、医务处、耗材管理科同事的协助下做好医疗器械准备。在实行封控的4月,骨科单月完成手术量超过90余台,这其中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脊柱肿瘤及骨折的神经减压手术等。

既要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也要全力以赴保障患者救治,这是疫情时期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体中山人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殚精竭虑,守“沪”安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市民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不懈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开尽开救治不停,沪上医疗机构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