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潴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萎缩性胃炎
TUhjnbcbe - 2022/5/11 17:15:00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

1、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指胃黏膜上皮因各种因素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常见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胃炎进展到胃癌的一般演变过程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

临床表现:上腹饱胀、食后尤甚、胃脘隐痛、嗳气吞酸等,亦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治疗目标:延缓或阻止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改善临床症状。

2、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和保护胃黏膜、促胃动力等对症治疗,对于合并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以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Hp规范治疗。

3、中医治疗

属“胃痞”“痞满”“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多由饮食无节、嗜烟酒辛辣冷饮、感染HP,损伤脾胃,或者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胃,久而脾胃受戕而为之病。

3.1国医大师徐景藩,分三型,辨兼证

一、中虚气滞证

主症:胃脘胀满、隐痛,喜温喜按,神衰纳减,大便易溏,舌质偏淡,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佐以理气。

主方: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参、炙*芪、炒白术、炒山药、茯苓、炙甘草等,脾胃双补。张璐玉言“气虚者补之以甘,参苓术草甘温益胃者有健运之功,冲和之德”。

加减:兼泛酸者,加炙乌贼骨、法半夏等;有内寒之象者,加桂枝、高良姜等温中散寒;兼脘腹坠胀或便后脱肛等脾虚气陷者,加升麻、柴胡、荷叶等以升阳举陷;痞塞不通者,加行气药乌药、石见穿、香橼等。

二、胃阴不足证

主症:胃脘灼痛、隐痛、痞胀,纳食乏味,口干欲饮水,形瘦乏力,舌质红干或光红,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佐以行气。

主方: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加减,药用北沙参、麦冬、白芍、甘草、石斛、乌梅、绿梅花、木蝴蝶、佛手花等。吴鞠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治疗胃阴不足的法则一般都以甘凉为主,甘凉之药能滋“胃用”而养胃体,甘能入脾胃二经,凉能制其虚热,甘凉相合能滋养脾胃,而不会因寒而败胃。酌予加入太子参、怀山药、白术、莲肉之味,增其甘药,加强酸甘化阴的组合。阴虚胃热甚者,加蒲公英、青木香、石见穿、白残花;胃中嘈杂泛酸者,可加少量丁香、玉竹;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

三、肝胃不和证

主症:脘腹胀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口苦心烦,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舌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加减。药用炙柴胡或苏梗、白芍、枳壳、炙甘草、制香附、佛手片等。

加减:脘痛显著者,加延胡索、广木香或檀香;肝郁症状重者,加合欢花、绿梅花、广郁金;嗳气多而食物返流者,加刀豆壳、柿蒂、砂壳等;气郁化火者,加牡丹皮、黑山栀;兼纳运不健者,加用麦芽,消食健胃而兼疏肝之功;久郁心神失养者,加百合、淮小麦等;胆液反流至胃者,酌加刀豆壳、柿蒂、代赭石、制大*等。调理胃气,最善用佛手花、绿萼梅、玫瑰花,谓其理气止痛而无伤阴之弊。对理气而具燥性的柴胡、香附等药,常慎用之,或配伍酸甘之白芍以制其辛,乃疏中有敛、刚柔相济之法矣。凡脘胁痛而兼胸闷不畅、胸痛不利者,尤为推崇苏梗,该药温性极微,其色白,味不辛,具疏肝和胃而宽胸痛、开郁气之效,实为肝胃气滞证之良药。

兼夹证

一、兼食滞,常因饮食不当,使胃痛、痞胀等症状发作或加重,食欲不振,甚则不思饮食。治疗宜消食导滞、调和胃肠,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六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陈皮、大腹皮等。脘腹胀痛、便秘不畅者,加莱菔子、枳实;因乳脂食品所伤者,重用山楂、鸡内金;因甘甜食品所伤者,加佩兰、干姜、麦芽;因饮酒过度所伤者,重用六神曲,加葛花、枳椇子;因瓜果所伤者,加肉桂、七香饼(香附、丁香、甘松、砂仁、橘皮、莪术、益智仁)。

二、兼湿热、痰饮,陈皮、制半夏为脾胃病最常用的化湿药。若消胀满、化湿浊,必须用制川朴,配用炒苍术,二味苦辛温化湿,对舌苔白腻、口黏、食少、脘腹痞胀者均属常用之品。用此若效不著,舌白滑腻或垢腻不化者,可配用草豆蔻。治疗脾胃病热证的清热药除*连以外,还有*芩、蒲公英、知母、芦根等。此外,清肝胆之热如牡丹皮、栀子、青蒿、*芩、茵陈、白薇等,清肠腑之热如败酱草、秦皮、白头翁、马齿苋、苦参、紫草等。

三、兼瘀血,依据:一是舌质紫暗,舌下静脉迂曲;二是脘痛久发,痛位固定,痛状如刺。养血化瘀常用桃红四物汤,依据症状加用其他活血化瘀药如参三七、莪术、三棱等。“久病入络”,活血化瘀常用丹参饮、膈下逐瘀汤、失笑散加减,药用丹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莪术、石见穿、九香虫等。莪术活血化瘀,尚具健脾之功,虚人夹瘀,用之最宜;久病久痛必致瘀,瘀必作痛,用失笑散功专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3.2脾胃专家蔡淦,分三期,主平衡

一、疾病初期,病机多为脾虚肝郁。脾虚则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血不养肝,肝失疏泄,郁而气滞,气郁化热。故此阶段多见气滞热郁,治疗需以健脾疏肝为主,兼以理气、清解郁热。

二、疾病中期,病机仍以肝郁脾虚为主,肝郁易气滞,脾虚则气虚,日久易致血瘀,气虚不能行其津液,遂生痰湿。故此阶段常痰瘀并见,治疗时以健脾疏肝为主,兼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健脾疏肝可增强正气,使气机调畅;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则能及时清除病理产物,以防痰湿、血瘀等邪再次致病,保护正气。

三、疾病后期,体内正气渐虚,内生痰、瘀,且易化热蕴*,灼伤胃阴,可导致胃阴不足;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致气血两虚,正气耗伤。故此阶段多见正气亏虚,痰瘀互结,兼有热*。治疗宜健脾化痰活血,佐以清热解*。

平衡观,清代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虚实同理,寒温相适,气血兼施,补勿过腻,泻勿过峻,寒勿过苦,温勿过燥,以平为期。

常用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生甘草以健脾益气,杜绝痰湿来源,同时气血津液得以输布,胃膜得以滋养。用半夏、陈皮、浙贝母以化痰理气;用*连、连翘、蒲公英等以清中焦之热,其中,*连常配伍吴茱萸,与半夏同用,有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作用。蒲公英擅于清泄阳明之热,连翘通行十二经,长于清热散结,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痰湿蕴久化热酿*的治疗;用香附、枳壳、木香、木蝴蝶、佛手等以理气;用延胡索、郁金等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瘀血重者,用莪术、桃仁、水红花子等以破结消瘀;如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常用一些具有解*作用的药物,如薜荔果、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蜀羊泉、龙葵等。佩兰、砂仁、蔻仁化湿行气;薏苡仁、苍术化湿醒脾,半夏、陈皮、浙贝母化痰理气;*连、连翘清热解*,海螵蛸、煅瓦楞抑酸和胃;枳壳、路路通等行气活血;莪术、水红花子以散结消瘀;藤梨根、石见穿以消肿散结。

4、中西医结合,辅检辩证

4.1黏膜出血

出血的机理不外乎热迫血行、气不摄血和瘀血阻络三方面,如活动性胃炎的出血,多发生在充血水肿糜烂的黏膜之上,出血多为鲜红,可以辨为胃热壅盛,热迫血行(加凉血止血之剂,如四生丸;或者加用三七粉、白及粉与藕粉调服护膜生肌);若见黏膜炎症较轻,黏膜色调以白为主,兼见散在陈旧的出血斑点者,则属脾胃虚弱,气不摄血(加益气活血药,如*芪、*参、当归、仙鹤草等);若在血管透见黏膜粗糙不平的基础之上出现出血者,则属瘀血阻络,血不归经。

4.2黏膜糜烂

糜烂是指黏膜完整性受损,表层黏膜剥脱,小如针点,大者成片,常附有薄白苔或血痂。临床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三型。平坦和凹陷型糜烂多伴有活动性炎症表现,可以见到黏膜充血水肿,应属胃火壅盛,灼伤胃络,化腐成脓之表现(加清热解*之品,如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隆起型糜烂以黏膜的局限性隆起为特征,顶部多伴有脐样凹陷,亦称为疣状糜烂或痘疮样糜烂,在活动期伴有新鲜糜烂面,可以见到白苔或出血斑点,其辨证意义与平坦及凹陷糜烂相同;在静止期往往无明显糜烂面,仅见顶部凹陷处色泽黯红,其病机应考虑为痰凝湿阻,瘀血阻络(加化痰活血之品,如莪术、山慈菇、半夏、薏苡仁、僵蚕等,并少佐升散托*之品,如升麻等)。

4.3胃液异常

正常空腹胃腔内有适量的滞留液,在胃镜检查时,可见其潴留于胃底大弯侧的黏液池,质地清稀而透明。在疾病状态下,空腹滞留液的量与质均可发生相应的变化。

胃液量明显增多,多见于痰湿壅盛;胃液减少,则多为胃阴亏虚;质地清稀者,多属虚寒(温化寒饮,胃苓汤);质地稠厚者,多兼郁热(加清热化痰药,如贝母、瓜蒌等);色*绿者,为胆汁反流所致,往往提示有肝胃气逆存在(加疏肝利胆之品,如柴胡、枳壳、*芩、龙胆草、竹茹等)。

4.4胃蠕动异常

胃镜下常见的胃蠕动异常,主要是蠕动缓慢、蠕动紊乱和痉挛,可认为是胃气郁滞的表现,蠕动幅度弱而节律慢者,多属于脾虚气滞(加健脾理气药,如白术、枳壳等);蠕动节律快而幅度小或见胃痉挛者,多属于肝胃气滞(加疏肝和胃之剂,如四逆散等)。

4.5幽门螺杆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作为中医学广义的*邪来认识,*邪为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6胆汁反流

加柴胡、金钱草、郁金、竹茹以疏肝利胆。胆汁反流性胃炎

4.7病理辨证

有肠上皮化生者,可加薏苡仁、石见穿、仙鹤草、半枝莲、蛇舌草等以软坚化瘀、消瘤散结;若见有不典型增生者,还可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对舌红苔厚腻久治不化者,常建议患者及时复查胃镜,提高警惕以防癌变。病理见低级别上皮内瘤,可适当选活血药丹参、石见穿、莪术、五灵脂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往往被视为癌前病变,利用生薏苡仁有助于萎缩肠化的逆转。

5、学习体会

5.1整体观念,先辨体质(气血阴阳),结合辅助检查(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辨证与辨病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综合辩证,本虚(脾气虚、胃阴虚)表实(湿热、气郁、痰瘀等)。抛开人体治胃病是有局限性的。

5.2选方用药,主方: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

周小郎中中医空间,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