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字
饥(ji,飢饑),从食从几。几,代表随机的时间;食,代表食物、食品。几时想吃食物,说明肚子饥饿了。饑是五谷不熟,收成不好的意思。
甲骨文书法
饥之本义,《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谷子能否生长到成熟,是有微兆的,比如连月不雨,土地开始出现龟裂,就说明饥行将到来。幾的微兆含义给我们很多启发:
其一,现在,我们都认为饥饿属于人的生理反应,古人造饥这个字的本意并非揭示人的生理反应的,而是站得更高更远,看出比个人之饑更重大的情形———自然之饑、土地之饑、禾苗之饑,那才是最可怕的。
其二,上天有好生之德,在常态之下总会在谷物需要雨水的时候降下甘霖,所以无须寻找吉兆,人们该关心的唯凶兆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将赈灾当作头等大事加以处理的原因之所在。
其三,谷不熟,危机必然到来,饑荒与暴乱是传统社会最重大的社会问题。《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谓之饑”。《说文解字》:“谷不熟为饑。”作为农耕民族,一旦没有了粮食,就会陷入深重的灾难。《韩非子·外储说上》:“齐尝大饑,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齐国曾经出现大面积的五谷不熟、颗粒无收的情况,导致无数的人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导致饑的原因,有夏天不热,连绵阴雨,阳光照射不足,五谷无法成熟,当然过于干旱,庄稼一样无法灌浆结籽。还有就是战乱动荡,延迟播种,耽误农时。水旱蝗灾,天灾人祸。不一而足。
其四,饑的同义词荒。荒是田里长草,“撂荒”就是放弃耕种,以至于耕田里面长满野草。“破天荒”:某地累年无人考取功名,如同撂荒一般,突然有人考中,就像荒草里面长出一棵莊稼。“饑荒”两个字经常连用。农夫辛苦种的庄稼颗粒无收,农田里长满了荒草。有道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需斩万竿。”五谷不熟的话,人们只好去吃荒草、野菜。
饑荒是可怕的,但也不是束手无策,由于饑荒有微兆,可以防患于未然。
其五,饑的同义词馑。馑比饥更严重,别说五谷不熟,连野菜、树皮都没有。“饥”的反义词是“丰”“稔”“穰”,都有谷熟、足收的意思。
其六,救饑须急,刻不容缓。
其七,适当的饑饿对人大有益处,甚至可以说“饑”也可以给健康带来机遇。南宋文学家陸遊能够活到八十五岁,在某种程度上,陸遊之高寿得益于他独创的“微饑”养生法,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概括的:“多寿只缘餐饮少”。陸遊真正做到了对口欲的控制,无论面对怎样的美食都给肚子保留余地,绝不多吃一口。现代营养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陸遊的做法确实有效,微微饑饿的状态有利于激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飢是吃食不足、不够的意思。《诗?陈风·衡门》:“饥者,不足于食也。”《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说的是人的肚子空了就想吃东西,衣着单薄感觉寒冷就想加衣服保暖。《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说的是人的一般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胃肠空虚了。
飢的同义词馁,也就是气力不足的意思。飢的反义词是“饱满”。《灵枢·百病始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足阳明胃如果有食积的话,病人吃饱了的时候就会胃痛,而胃排空了就舒服。
饥的概念是相对的,一是攝入食物的质、量不足。比如人肚子空了,光喝水灌个水饱,吃瓜果撑得肚儿圆都没用,一泡尿就没了。光吃碳水化合物或纤维含量高的大米、玉米、蔬菜等食物也是不耐饥的。只有摄入植物蛋白、植物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胃的排空时间才相对会延长,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以后提供的能量才会充足,所以我老家山西大同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说法。当然最耐饥的就是肉类,还能解饿除馋。
导致饥的原因还有就是消化功能过强。饮食属于阴,胃肠消解功能属阳。饥的状态就是胃肠阴不足,阳相对有余。六腑以通为用,胃肠蠕动、虚实更迭、饥饱交替是常态。病态的情况之一就是胃火旺盛,消解排空能力过亢,出现消谷善饥的症状。《素间·平人气象论篇》:“已食如饥者,胃疸。”说的就是胃的消化能力特别强的人,刚吃完饭肚子又空了。这些症状类似于今天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躁狂症。
饑与飢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后来通用,现在又简化成了“饥”字。
饥音通亟,亟待了一。亟字,从口从手,从了从一。说又动口,又动手,急于了结一件事情,那是非常急切了。一个人肚子饥饿了,在难以忍受时,就会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是故,饥字通音以亟。
饥:几时想食,饿饭肚饥。饥音通亟,亟待了一。
意项:①饿,饥寒交迫;②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的灾年,饥馑。
总顾问:朱广俊
统筹:木子
解读:朱一字
甲骨文书法:魏世涛
书法:张永金
喜欢的亲们,请点赞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