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医院收治的例神经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肠内营养。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8分以下,排除消化道疾病、颈椎、腰椎和胸椎受损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65.7±6.2)岁;GCS评分为3.43~7.82分,平均(6.92±0.44)分。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67.2±4.8)岁;GCS评分为3.64~7.93分,平均(7.04±0.76)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每次鼻饲开始前、结束后,仔细用温开水冲洗鼻饲管;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回抽胃液性状,若一切正常,再输注肠内营养液,温度:38℃;剂量:ml/次,持续2h/次,详细记录肠内营养情况。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干预策略:①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建集束干预策略小组,统一学习《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详细了解肠内营养的原则、目的、适用证、喂养方式、安全管理以及营养管的合理放置。树立肠内营养的正确观念,为全面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奠定基础。②要求鼻胃管的材质柔软、加长10cm,且带有导丝,尽量避免在插管时反复折叠鼻胃管,保证鼻胃管尾端进入患者胃中,避免营养液流出鼻胃管,引起反流和误吸。③全面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胃腔内的残留物每隔6h处理1次,若残留物不超过ml,可以不调整输注速度;如果残留物在ml以下,则可将每小时的输注速度提高20ml;若残留物超过ml,且患者出现呕吐,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则应立刻通知医生,并酌情减慢输注速度,通过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物改善症状,提高胃肠道功能。④通过动力泵将输注速度控制在低速、均匀的状态下,保持60~80ml/h,当患者耐受后,逐渐提高输注速度;营养液的初始剂量为ml/d,逐日递增,最多不超过0ml/d。⑤每隔4h检测1次患者胃液的pH值,若pH值低于3.5,则应使用氢氧化铝凝胶、奥美拉唑、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以及西咪替丁等制酸药物,保护患者的胃黏膜。
1.3观察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呕吐、误吸、反流、腹泻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P<0.05)。见表1。
3、讨论
在应激状态中,接受肠内营养的神经危重症患者的胃黏膜很容易发生缺氧、缺血症状,继而影响到正常的胃肠道功能,最终出现误吸、反流、胃潴留、应激性溃疡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不良影响。资料显示,肠内营养过程中,有20%~40%的神经危重症患者出现并发症,有26%的患者在使用胃管鼻饲的过程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相关资料指出,严重的创伤会提高患者的机体代谢率,使体质量以0.5~1.0kg/d的速度下降,当体质量下降超过10%,患者将出现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症状,导致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集束干预策略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基于循证基础之上的,针对某种难治疾患而提出的一系列治疗与护理方案,重视肠内营养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护理,比如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量、输注速度等,按时检测患者的胃液pH值,积极使用药物改善胃内环境,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中应用集束干预策略,能够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原作者:李中瑞
原作者单位:郑州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