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就像老旧的机器,零件磨损,运转起来也没那么顺畅了。
尤其是血管,年轻时弹性好,血液流通顺畅,可一旦出了问题,堵塞、硬化,甚至血栓,都可能悄无声息地发生。脑血栓,就是其中一种极为危险的情况。
它是脑卒中的一种,通俗点说,就是脑部的血管被血凝块堵住了,导致大脑的某个区域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这可不是小事,严重的话,可能引发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更可怕的是,脑血栓往往不会突然袭来,它的“前奏”可能早已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悄悄显现,而耳朵,正是一个重要的“警报器”!
许多人可能没注意,耳朵不仅仅是听觉器官,它还藏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大脑关系密切。如果脑血管出了问题,耳朵往往会提前“报警”。那么,哪些异常可能是脑血栓的信号呢?
耳垂出现奇怪的褶皱
有些人照镜子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耳垂上出现了一道斜着的皱纹,看起来像是被什么东西压出了痕迹。别以为这只是皮肤老化的正常现象,这种“耳垂折痕”其实早在多年前就被医学界注意到了。
研究发现,耳垂上的这种皱褶,可能和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有关。
正常情况下,耳垂的皮下组织柔软、血流通畅,但如果血管硬化、堵塞,供血不足,耳垂的脂肪组织就容易塌陷,形成皱褶。这相当于血管在耳朵上留下的“警示标记”!
有医生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患者,医院是因为最近总感觉头晕,检查后发现,颈动脉已经有了明显的斑块,血流受阻,而他的耳垂上,正好有一道明显的折痕。
这绝不是巧合,研究显示,耳垂折痕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耳朵经常发麻、发凉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耳朵经常莫名地发麻、发凉,甚至用手摸上去,感觉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低。这其实是血液循环不畅的信号。
血栓的形成不是一瞬间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大脑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耳朵作为神经密集的区域,往往会最先感知到这些变化。
血流不畅,会导致耳部末梢血管的供血减少,于是耳朵可能会出现发麻、发凉的感觉。
有位老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最近总觉得耳朵凉飕飕的,尤其是天气不算冷的时候,别人没事,他却总觉得耳朵冰凉。
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脑部血管已经有了严重的狭窄,差点就发生脑梗。
耳鸣加重,甚至听力下降
耳鸣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现象,但如果耳鸣突然加重,甚至伴随听力下降,千万别掉以轻心。这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信号。
大脑的血液供应受阻,听觉神经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耳鸣、听力下降。尤其是那种持续性、单侧的耳鸣,往往和血管问题有关。
一位中年男子,长期高血压,但一直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耳鸣越来越严重,甚至听东西都有些吃力。
到医院一查,才发现他的脑血管已经有了血栓的迹象,医生告诉他,如果再不控制,随时可能发生脑卒中。
耳朵周围皮肤颜色异常
健康的耳朵,颜色应该是红润的,但如果发现耳朵周围的皮肤发白、发紫,甚至发黑,那就要特别警惕了。这可能说明血液循环出了问题,甚至可能有血栓形成。
血栓会导致血流受阻,影响周围组织的供氧。如果耳朵的血液循环不好,皮肤的颜色就可能发生变化。
轻微的情况下,可能只是耳朵泛白、发青,但如果血流严重受阻,甚至可能出现局部坏死。
有个案例,一位老人平时耳朵颜色正常,但最近家人发现,他的耳朵有些发紫,摸上去也比以前凉了很多。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颈动脉已经严重狭窄,如果再拖延,随时可能发生脑梗。
脑血栓的危险不仅仅局限于大脑
血管堵了,问题可不只是大脑供血不足这么简单。血栓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肺栓塞,甚至导致肢体坏死。
心脏如果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心绞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如果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部,可能引发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更可怕的是,有些血栓如果进入四肢的血管,可能导致肢体的血液供应受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这些并发症,往往比脑血栓本身更致命。
如何预防脑血栓?
预防脑血栓,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血管健康,防止血管堵塞。
饮食上,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粗粮、坚果、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少盐、少糖、少油,避免血管过早老化。
生活习惯上,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吸烟会损伤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更要注意监测血管健康。如果发现血管狭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耳朵的异常,可能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千万别忽视。早发现,早预防,才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春季图文激励计划#参考文献: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强.《动脉硬化的防治与康复》.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