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刘大爷今年68岁,年轻时在工地干重活,吃得比一般人多,每顿饭都要吃两三碗米饭。年纪大了以后,饭量还是那么大。家里人好几次劝他少吃点,但他总是笑着说:“能吃是福,饭量大身体才壮实。”可是,上个月体检结果出来后,刘大爷的态度变了:血压、血糖、血脂都不正常。他开始疑惑,难道吃得太多真的对身体不好?
02热量限制延长寿命
这句老话“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都是有定数的,吃得少,活得久”在民间流传了很久,现在也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支持。年5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把几百只小鼠分成两组,一组随便吃,另一组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的热量摄入。观察了四年之后发现,随便吃的小鼠平均活了天,而少吃的小鼠平均活了天,多了10.5%。更惊人的是,如果在小鼠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喂食,它们的平均寿命甚至能增加35%。
03节食可延年益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在跟人类基因非常相似的恒河猴身上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跟踪观察了20年,发现那些每天吃得少三分之一的猴子,最长能活到43岁,比一般寿命20岁多了20多年呢。这些猴子不仅看起来更年轻,得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超过一半,死亡率比那些随便吃的猴子低了三分之一。
04热量限制延缓衰老
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自然·老化》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研究了减少食物摄入量对身体的影响。这个研究在美国的三个医疗中心进行了两年,跟踪了名健康的成年人。其中人每天减少了25%的热量摄入。
研究人员用三种算法来评估他们的DNA甲基化情况,这是一种常用的判断衰老程度的方法。结果发现,那些减少热量摄入的人比那些正常饮食的人衰老得慢了大约2%到3%,而且死于各种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了10%到15%,这效果差不多等同于戒烟。
另外,研究还发现,那些从减少10%的热量摄入开始的人,如果再增加减少的比例,他们的衰老速度会变得更慢。
05七分饱没有统一标准
这些研究好像都证明了“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这句话。但是,到底什么叫“七分饱”呢?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七分饱”呢?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阮光锋说,“七分饱”其实是个经验之谈,没有具体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你还没觉得特别撑,但是也不用在餐桌上多待了,这时候就该放下筷子了。不过,对于身体瘦弱或者体质不好的人,还有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可不能随便少吃,不然可能对健康不好。
06饮食过量伤身体
长期这样吃饭,小心吃出一身病
刘大爷饭量一直很大,经常吃得太多会让胃越撑越大,占据更多腹腔空间,把其他内脏都挤得难受,容易恶心、肚子胀。同时,胃、胰腺、肝脏和肠道也会超负荷工作,时间久了就容易出问题。
少吃确实能延长寿命,但不是说要盲目节食,而是要懂得“适当少吃”。特别是下面两个吃饭的误区,千万别犯。
07少吃一餐或增加死亡风险
1.随便少吃饭
有项研究发现,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发表的结果表明,如果你一天少吃一顿饭,可能会增加你因各种原因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这是因为当你错过了一顿饭,下顿就会吃得更多,身体里的血糖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新陈代谢也会变差。所以,早中晚三顿饭最好都不要省。
08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不吃主食和肉可不行。主食就像是给大脑供能的“汽油”,如果吃得不够,你可能会觉得脑子不灵光,情绪也容易低落。而肉呢,里面有很多重要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铁和锌,这些对身体都特别重要。如果你不吃肉,可能会变得容易生病,还可能贫血。所以,最好每天吃点主食,大概3到7两左右,粗粮细粮都要吃一些。至于肉,每周吃个到克的禽畜肉,还得记得至少吃两次鱼。
09饭后不适信号
饭后出现这四种情况的人,可能不太容易长寿
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顿饭,吃完饭后,胃和肠道就开始忙着消化食物了。这时,一些平时不太明显的肠胃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如果饭后身体出现下面几种状况,那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信号。
1.吃完饭肚子胀痛
10饭后疼痛与持续打嗝
吃完油腻的食物后,如果上腹部疼,并且疼到右边的肩膀,那可能是胆囊炎或者肝胆问题。如果吃完饭一小时左右开始疼,两小时内能缓解,那可能是胃溃疡。
饭后一直打嗝,而且连续打嗝超过48小时,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的毛病。如果还伴随着烧心、肚子疼、大便发黑等症状,那很有可能是胃癌。
11吃饭后不适症状
3.吃完饭就拉肚子
有些人吃完饭就拉肚子,这可不太正常,可能是因为萎缩性胃炎、小肠疾病或者胰腺癌等问题。
4.吃完饭就吐
如果经常吃完饭后特别容易吐,那可得小心了,可能是胃癌的征兆。胃癌可能导致幽门梗阻或胃潴留,食物不能及时排出,在胃里积着就容易让人想吐。
12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这句话说得挺在理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咱们平时吃饭可得讲究点,别因为吃错了东西或者不规律饮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