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潴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恶心与呕吐辨病,多半是这种情况
TUhjnbcbe - 2024/2/24 9:07:00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平常吃东西不合适可引起呕吐,喝酒过多亦可引起呕吐。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从而起反射性保护作用。但实际上呕吐往往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情况。

一恶心与呕吐关系辨病呕吐是由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反射动作所组成。呕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恶心、干呕与呕吐。但有时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1)呕吐不伴恶心呕吐突然发生,无恶心、干呕的先兆,伴明显头痛,且呕吐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常见于神经血管头痛、脑震荡、脑溢血、脑炎、脑膜炎及脑肿瘤等。(2)呕吐伴恶心多见于胃源性呕吐,例如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等,呕吐多与进食、饮酒、服用药物有关,吐后常感轻松。

二呕吐时间辨病(1)清晨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和酒精性胃炎的呕吐。(2)食后即恶心、呕吐如果食物尚未到达胃内就发生呕吐,多为食道的疾病,如食管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后即有恶心、呕吐伴腹痛、腹胀者常见于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3)呕吐发生于饭后2~3小时可见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4)呕吐发生于饭后4~6小时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5)呕吐发生在夜间呕吐发生在夜间,且量多有发酵味者,常见于幽门梗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

三呕吐物数量辨病(1)大量呕吐呕吐物如为大量,提示有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淤滞。(2)少量呕吐呕吐常不费力,每口吐出量不多,可有恶心,进食后可立即发生,吐完后可再进食,多见于神经官能性呕吐。

四呕吐物性质辨别(1)呕吐物酸臭呕吐物酸臭或呕吐隔日食物见于幽门梗阻,急性胃炎。(2)呕吐物中有血应考虑消化性溃疡、胃癌。(3)呕吐*绿苦水应考虑十二指肠梗阻。(4)呕吐物带粪便见于肠梗阻晚期,带有粪臭味见于小肠梗阻。

五呕吐伴随症状辨病(1)伴眩晕、眼球震颤常见于前庭器官疾病。(2)伴剧烈头痛头痛剧烈时突然发生喷射性呕吐,可见于颅内高压症。头痛剧烈、眼痛、眼部显着充血发红,瞳孔开大,应警惕青光眼。呕吐伴头痛亦可见于偏头痛,急性全身感染的早期。

(3)伴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呕吐伴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者,多见于休克、前庭功能障碍。(4)伴腹泻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各种原因的急性中*、甲状腺危象、霍乱和副霍乱。(5)伴高血压呕吐伴有高血压的老人、没有头部外伤史的人,如发生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颅内出血或感染。(6)伴腹痛突然持续性腹钝痛,呕吐早期吐出物有胆汁,后有肠内容物,恶臭并发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呕吐伴有上腹剧烈疼痛与发热,且在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史,应考虑急、慢性胰腺炎。呕吐伴阵发性剧烈腹痛,大便秘结应考虑肠梗阻。(7)伴*疸呕吐伴发热、*疸、阵发性腹部绞痛、或持续性剧痛,疼痛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急骤发作,且向右肩背放射,应考虑急性胆囊炎或结石症。呕吐伴*疸、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应考虑传染性肝炎。(8)伴昏迷呕吐伴昏迷,应考虑尿*症、糖尿病酮症酸中*、肝昏迷等。(9)伴停经已婚妇女月经突然停止将近2个月后呕吐,应考虑妊娠呕吐。总之,若没有明显饮食因素而呕吐时,迅速查出呕吐的原因,对症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病人,仔细观察呕吐时的症状,呕吐物性状,无疑对大夫诊断具有很大帮助。第七节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温度觉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生物哨兵”。感觉器官在外界刺激下,将信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当感觉功能异常时,就会切断或歪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人体某一内脏病变的存在。

一皮肤感觉异常辨病(1)瘙痒一般认为是皮肤疾患引起,但有些瘙痒,无任何先行或同时发生的皮疹,呈明显持续性,往往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例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可引起皮肤瘙痒。既往有肾病病史,出现皮肤瘙痒应警惕尿*症。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常可出现阵发性瘙痒。(2)痛觉异常痛觉减退常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骨髓病变。局部疼痛则为炎性病变,影响到该部末梢神经。(3)温度觉障碍常人能明确辨别冷热感觉。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囊损伤。二视觉异常辨病(1)视力下降青少年长期看书后视力下降,应考虑到近视眼的可能性。成年人视力下降可见于维生素B2缺乏。中老年人视力下降要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老年人视力下降还应想到白内障的可能性。夜间视力减退,俗称夜盲,由维生素A缺乏所致。(2)视力“好转”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其实这并非一个好兆头。是白内障从初发期发展进入膨胀期。病人有时会自觉视力好转,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到近处细小的东西。病人会很高兴,以为病情好转,殊不知这时易并发青光眼。所以有这种“好转”现象,医院眼科检查。

(3)复视复视即两眼所看的物象不能重叠在一起,看东西呈双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眼眶外伤、眼肌手术等情况累及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另外,复视也可见于脑肿瘤。起初只有当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视时才会出现,以后可发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现,最后当两侧眼球的位置已显著不对称时,复视反而减轻或消失,这往往是脑肿瘤复视的特征。(4)斜视健康人眼球转动灵活,可向任何方向圆滑自如地转动。成人双眼外斜可见于癌症和一氧化碳中*,单眼外斜可见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双眼球内斜,多为发生脑溢血的先兆。此外,维生素B1缺乏也会引起斜视。(5)视物变形所谓视物变形即所看的东西比原物或大或小,或扭曲变形。这种症状多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常为单眼发病,也偶有双眼发病。(6)眼睛发花常见于老花眼,此外,血压升高也会使眼睛发花。故眼睛发花时应测量血压。

(7)眼前发黑眼睛的血液主要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如果大脑后动脉栓塞,病人往往有一时性视力下降(眼前发黑)。此外低血糖反应时亦有心悸、饥饿感、冷汗、眼前发黑等现象。(8)眼前飞蚊眼前一闪一闪如蚊虫飞过,医学上称为“飞蚊”症。常见于: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及其他视网膜疾病。高度近视时,眼前也会出现飞蚊症。(9)眼前雾感一时性视物模糊,好像雾中看景物一样。可见于青光眼。(10)色觉异常辨色是视网膜锥细胞的一种功能。正觉人能辨别~种色调。但是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就会出现辨色失误。①红视是指看光源时会在光源周围出现像彩虹一样的光晕。青光眼时由于眼压升高,常有虹视现象。故中老年人出现红视应考虑青光眼的可能性。此外,长期接触短波光线的人、白内障初期患者都可发生虹视。②紫视所谓紫视是指眼前发生冒紫烟之感。多见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人。另外,*品“大麻”中*的早期表现亦是紫视。③绿视绿视多由于大脑视常皮层受到某些直接刺激或出现病灶。绿视是癫痫发生的早期症状。某些心律失常患者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亦可出现绿视。④*视可见于一氧化碳中*、强心药洋地*中*、驱虫药山道年过量、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及抗结核药乙胺丁醇过量等。是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视锥细胞所致,若“中*”症状治愈,*视也会消失。三听觉异常辨病耳部常见的临床自觉症状有耳鸣、耳聋、重听等,皆为听觉异常的病症。其中耳聋和重听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不闻外声为全聋。耳聋可由耳鸣发展而来,所以古人有“耳鸣乃耳聋之渐”的说法。1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中鸣响,如闻蝉鸣或潮水声,或左或右、或两耳同时鸣响,或时发时止,或持续不停,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耳鸣常为耳部或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

常见病因有:(1)耳部疾患这类耳鸣多有耳病史,且在夜间呈加重趋势。耳部疾患引起的耳鸣可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传导性耳鸣特点为病变一侧耳鸣,耳鸣音调低。传导性耳鸣多因外耳道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腔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症引起。耳的感应部分是内耳。当内耳震荡、水肿(例如美尼尔氏症),听神经瘤等会刺激内耳产生感音性耳鸣。此类耳鸣一般为双侧性,若只累及一侧耳蜗,亦可为单侧耳鸣,耳鸣音调较高,呈间歇性,时有时无。(2)全身病变肾脏病、肝胆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气管炎、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当它们在全身功能紊乱时会出现耳鸣。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具有音调高,呈双侧性的特点。(3)药物中*性内耳损伤大剂量使用奎宁、奎尼丁、氯奎及常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会对内耳引起损害,发生药物中*性耳鸣,甚至导致耳聋。药物中*性耳鸣的特点是高音调和呈双侧性。不少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早期中*的病人都会出现这种耳鸣。因此服用以上药物的病人在出现耳鸣时应立即停药,以免进一步损害听力导致耳聋。(4)颈部疾患颈部肿瘤或颈部疾患如颈椎病等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同侧耳蜗供血不足而导致耳鸣。其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同时随体位变化耳鸣程度可有变化。(5)神经衰弱大多数神经衰弱病人在头痛、头昏、失眠的同时多伴有耳鸣。这种耳鸣具有高音调与低音调不恒定、大多是双侧性。在中医学中认为耳鸣多因气血不足、宗脉失养,或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搏,故发出耳鸣声。临床有虚实之分。一般说来暴起耳鸣声大,用手按耳而鸣声不减,如蛙聒或潮水声多为实症,多因肝胆火盛所致。渐觉耳鸣,如蝉鸣或蝇蚊声,常鸣而声音细小,以手按之,鸣声暂止或减轻者,则属虚证,多由肾阴虚或精气不足,耳失所养所致。

2.耳聋耳聋是指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均表示听力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正常情况时,外界声音经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传入大脑。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疾患,均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聋按其程度轻重不同可分为:①轻度聋听远距离的一般语音或近距离低声谈话有困难者。听力计检查,听阈在10~30分贝之间。②中度聋听近距离一般语音有困难。听力计检查,听阈在30~60分贝之间。③重度聋不能听到一般语音,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呼喊。听力计检查,听阈在60~90分贝之间。④全聋对大声呼喊或其他巨大声响,完全不能听到。听力检查,听阈在90分贝以上。根据耳聋发生的时间,可将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获得性耳聋。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现按耳聋分型,将引起耳聋的常见原因分述如下:(1)先天性耳聋常见于①遗传因素:可以为显性遗传,也可以为隐性遗传或伴性遗传。部分患者常有内耳结构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伴有外耳、中耳畸形。②孕产期因素:孕期3月以内病*感染、耳*性药物、早期先天性梅*,妊娠后期*血症、分娩时外伤、胎儿窒息等。

(2)后天性耳聋①传音性耳聋:由于外耳或中耳病变,使传至内耳声能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弱,从而听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常见原因有:外耳道畸形,外耳道阻塞(可见于肿瘤、耳垢栓塞、外耳异物、闭锁等)、中耳外伤、中耳急慢性炎症、中耳结核、梅*、鼓膜破裂、听骨链中断、耳咽管阻塞等。②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是由于耳蜗螺旋器、听神经或大脑听区病变引起的耳聋。而其中最常见的是螺旋器的损害。常见原因有:急性传染病所致细菌或病*感染、耳*性药物损伤、颅脑外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病变及噪音损伤。老年性听力减退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机体衰老,螺旋器的毛细胞和神经节可发生变性,中枢神经系统也逐渐衰退,因而导致听力减退。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肝、肾疾病引起血管硬化,产生内耳血循环障碍,致使内耳器官退变,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在中医学中耳聋可分虚实。新病突发耳聋,多属实症,多因肝胆火盛,上壅于耳,清窍失灵所致。耳聋见于温病多由热邪蕴结上焦,蒙蔽清窍所致。还有外感风湿而致耳聋,并有鼻塞、头重、发热等兼症者,也属实症,较为易治。久病、重病、老年人出现耳聋、多属虚证,多因精血虚衰,不能上充于清窍所致,比较难治。所以有“新聋多实,旧聋多虚”的说法。

四嗅觉异常辨病嗅觉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嗅觉能辨别数万种气味。通过辨别不同气味,使人们加深对事物性质的认识,从而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嗅觉异常,常常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常见嗅觉异常有:(1)嗅觉减退、丧失嗅觉减退、丧失常见于感冒、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轻者会出现嗅觉明显减退,重者嗅觉完全消失。但病因消除后,嗅觉即可恢复。嗅觉减退或丧失还可见于萎缩性鼻炎。此外,鼻腔息肉、肿瘤、鼻甲骨肥大,以及颅内长了肿瘤均可引起嗅觉减退。判断嗅觉减退、丧失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嗅觉具有适应性。较长时间处于一个特定气味的环境中,会对这种气味产生耐受性。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不能把嗅觉的适应性也看作是嗅觉减退或丧失。(2)嗅觉过敏是指当空气中存在少量不被正常人所感知的气味时,患者即会闻到,并感到极度不安或不适。多见于神经过敏体质和一些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此外神经衰弱、妇女绝经期、妊娠期均可出现嗅觉过敏。如对香臭都感到不舒适或难受的嗅觉过敏,则可能是癔病或癫痫的先兆。(3)嗅觉倒错把一种明显的气味误认为另一种气味,称为嗅觉倒错。多见于头部外伤者、脊髓结核、精神病、癔病、神经衰弱等病人,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

五味觉异常辨病味觉异常是指有人在进食时,口中有异味感,或不进食口中也觉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在中医中,因脾开窍于口、胃、心、肾等,脏腑之气亦循经上至于口,故口中气味异常,则是上述脏腑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1)口苦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中医认为口苦者多属热症,常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症,尤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的病症。(2)口咸口咸是指自觉口中有咸味。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和神经官能症等。在中医中,口咸展寒、肾病较多见。同时伴有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等症。(3)口酸口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时时泛酸。多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胃不和或肝胃蕴热所致。

(4)口甜口甜是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口甜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者。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口甜是因为患者血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糖分增高所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时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即会出现口甜。中医学认为口甜多为脾胃湿热熏蒸和脾胃气阴两虚所致。(5)口辣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感或舌体麻辣感。辣味是咸味、热觉、痛觉的综合感觉。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低热者、观察患者舌体可见舌质红而表面无舌苔,由于舌体表面无舌苔覆盖保护,故病人对咸味和痛觉、温度觉敏感,自觉口辣。中医认为口辣多为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所致。(6)口淡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淡而无味,或无法品尝食物的滋味。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口淡。口淡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尤以消化系统炎症常见。还可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因这些疾病使味蕾敏感性下降,故表现为口淡。中医学认为口淡是由脾胃气虚所致,伴食欲减退,乏力。

以上,我们讨论了感觉器官功能异常辨病。临床上引起感觉器官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也可以是局部病变,甚至是神经系统病变所致。所以当感觉器官功能异常时尤宜慎重。例如临床上许多病人因耳鸣就诊才发现高血压;有的病人因四肢疼痛麻木就诊而发现糖尿病。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感觉器官功能异常时,至医院检查是很必要的。六心悸辨病心悸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自觉心慌、心跳,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只有在分清生理性心悸和病理性心悸的基础上,并结合心悸伴随症状,才能大致判断心悸原因所在。及早就医治疗。

1.生理性心悸(1)强烈活动或精神紧张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后常觉心悸。这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所致。(2)摄入兴奋性食物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出现心悸。(3)药源性心悸应用某些药物:如麻*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类、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素片的人,常有心悸。且常和摄入量大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

2.病理性心悸的原因(1)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脚气病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明显而强烈。克山病、心肌病,心悸可为首发症状,在劳动后尤为显著。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可因心室增大而出现心悸。(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病变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风湿性心脏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低血糖发作等均可引起心悸。(3)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均可引起心悸。特别是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心率突然转慢时更易引起心悸。(4)心脏神经官能症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绝经期综合征等。

3.心悸伴随症状辨病(1)心悸伴心率大于次/分当发生心悸时,患者可自测脉搏,若每分钟心跳大于次,则应考虑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悸。(2)心悸伴心率小于60次/分当发生心悸时,患者自测脉搏,每分钟心跳小于60次/分,则应考虑心动过缓引起的心悸。(3)心悸伴心跳时有一止心悸时患者自测脉搏,若心跳不规律,时有一停,则心悸可能与心律不齐有关。(4)心悸伴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者,患者以青壮年女性多见。除心悸外,患者常有心跳快、胸闷,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

(5)心悸伴高血压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悸、头晕、头痛、血压高,应考虑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阵发性血压升高,心悸则与嗜铬细胞瘤有关。(6)心悸伴消瘦、腹泻、烦躁易怒心悸同时伴有消瘦、多食、大便次数多、眼球突出、烦躁,应考虑甲亢引起的心悸。(7)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心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血色素低,应考虑贫血引起的心悸。(8)心悸于饭后3小时以后出现心悸于饭后3小时或空腹时出现,伴头晕、饥饿感、出冷汗,应考虑低血糖,对于那些已经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是否药物过量引起的低血糖反应。(9)发热、咽痛后胸闷、心悸先有发热、咽痛等症,3周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应考虑心肌炎。多见于青年人。以上讨论了生理性心悸、病理性心悸及从心悸的伴随症状推断心悸的病因。临床上,病人需要注意的是心悸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和注意力有关。

身心健康者在安静状态并不感到自己心在跳动,但在情绪激动或强烈体力活动后常感心悸。然而为时短暂,静息片刻心悸消失。而神经过敏者则不然,一般心率突然加快或偶发过早搏动也可感到心悸。此外,当患者注意力集中时,如夜间卧床入睡前,或在阴森的环境中,心悸往往易出现而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逐渐适应了而不常感到明显的心悸,易致延误就诊。此时自测脉搏跳动是很有必要的。当心跳过快(大于60次/分),心跳过慢(小于次/分),心跳不规律时有一止时,医院就诊。另外,当患者自觉心悸,并据伴随症状推断出大致病因时,也医院做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恶心与呕吐辨病,多半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