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原因分析
拔管后术肢缺乏活动。PICC置管前及置管中专科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都往往能及时、全面,但对于拔管后的知识宣教一般都是指导患者24小时后去除穿刺点无菌敷贴或纱布,而无其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发生拔管术肢痛的患者在导管拔除后均存在术肢缺乏动动并形成习惯性,肢体固定4~6周后,肢体体积减小,可能带有骨质疏松。血流量下降会有下降,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肌肉可能会萎缩,原因在于起主要作用的肌纤维首先受影响。但其术肢长期缺乏活动给术侧肢体带来无法量化的功能性变化引发患者疼痛感。
处理对策
护士不仅在置管前、置管中均必须按规范护理要点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拔管后的知识宣教也不应忽视,尤其针对在带管期间不敢活动术肢的这部分患者要加强观察和评估,做好针对性的宣教,避免其拔管后仍习惯性的不敢活动术肢,日积月累,引起疼痛等不适现角的发生,拔管后的定期随访工作亦要有针对性和切实落到实处,目前对于PICC拔管后患者的随访工作非常缺乏,这方面工作需引起重视和加强。经过相应理疗改善局部血运,指导肩关节内旋,外旋,上举,背伸等活动指导,患者经过2~3月的治疗,症状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PICC已成为中长期限输液治疗的安全通道,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但减少了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有效预防了化学药物导致的外周静脉炎症和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患者携管期间置管上肢活动常受到限制,如不能做大辐度的关节旋转活动,上举活动应缓慢进行等,患者拔管后,长时间的习惯会影响患者,而目前拔管后的宣教又相应缺失,导致关节肌肉僵硬,肢体血流减少,故而患者出现上肢疼痛。
——内容摘自《医院》年11月下期
了解更多资讯请联系我们:
上海久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