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增加外科术后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影响临床预后的主要负性因素。由于外科病变常累及消化道、肝脏、胰腺等,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之手术侵入引起代谓增加,组织损伤和创伤应激,营养不良问题常普遍存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的调查显示,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肠内营养因其更符合生理结构,安全有效,加速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_3]而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选。但国内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比例在临床营养治疗中仅占43.7%,不耐受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如何精确评估和诊断营养不耐受并采取最优处理措施以满足能量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定义及评估
年欧洲指南明确了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定义,包括:①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症状;②经过72h肠内营养尝试,不能由肠内营养途径实现83.7kJ(kg·d)的能量供给目标;③因临床原因需停止肠内营养。其中胃肠道不耐受症状通常指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轻瘫的表现。该定义普遍应用于国内外的研究中。不过,也有学者发现:胃及小肠功能良好时,不耐受现象仍然存在,这表明下消化道功能不全也会导致肠道不耐受l8]。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结肠扩张变粗,出现急性梗阻或不全性梗阻,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结肠坏死或穿孔口。但相关报道甚少,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