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潴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伤寒论真武汤
TUhjnbcbe - 2022/4/8 11:54:00
第九十二方——真武汤

少阴十九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五味、干姜、细辛,敛肺降逆,所以止咳。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利水之剂,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利缘脾阳之败,去芍药之泻脾,加干姜以温中。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生姜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二三日不已,以至四五日,寒水泛滥,土湿木郁,风木贼土,是以腹痛。土湿而木不能泄,故小便不利。湿流关节,淫注四肢,故沉重疼痛。寒水侮土,故自下利。凡此诸证,为土病不能制水,有水气停瘀故也。其人或肺气冲逆而为咳,或木能疏泄而小便利,或土湿木郁而小便不利,或胃气上逆而作呕者,皆缘水气之阻格。真武汤,苓、术,泻水而燥土,生姜止呕而降浊,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也。

少阴病,二三日不愈,以至四五,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阴盛脏寒,寒水泛滥,而水气内停也。治则扶阳,温脏寒而泄水气,真武汤主之。一有小便不利,则知脏寒而生水气也。

其人或咳,此是水阻而气逆,肺气不降也。或小便利者,此是土湿木郁,木能疏泄,水有泄路,不会内停,只是寒盛。或小便不利,此是木陷,不能泄疏,水无下泄之路,则内停为水,水气泛滥也。或呕吐者,水阻而气逆,脾陷而胃逆也。真武汤,温燥脾肾,通利小便,泄寒水之旺。

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是脾症湿寒。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阴盛脏寒,寒水泛滥,土湿木郁也,腹痛者木贼也,小便不利者,水无下泄之路,则生水气也。四肢沉重,此是脾家湿盛之象,湿流关节,浸注四肢,故沉重疼痛。

太阴一,太阴之为病,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也。利者,脾气之下陷,清阳不升,寒生于下。湿寒郁塞,木气不舒,侵克脾土,故时自腹痛也。本条腹痛自利,皆是脾病湿寒,因于少阴脏寒,寒水泛滥也。附子温少阴脏寒,茯苓泄太阴之湿盛。脾气升则水气化,小便自利,水泄有路。

3若咳者,加降逆敛肺之药。若小便利者,去利水之茯苓。若下利者,此是脾陷,去芍药之酸寒,加干姜之升陷。若呕逆者,去附子之温下寒,加生姜之降逆。

4为什么去附子,有点看不懂?不去茯苓,不也能行。大概就是能精简,就不多用。经方之路,大道至简。附子汤与真武汤,大概的区别就是附子汤扶阳,真武汤泄水。阴盛脏寒,则附子汤,脏寒生水,则真武汤。此寒水泛滥者,还是苓桂术甘汤有病理,土虚湿寒,则气虚不能行水,水停阻气,气逆则眩晕,气虚不能泄水(土湿木郁),小便不利,则为水邪泛滥。制水者,土也,反土者,水也。

论:本案加减法,有一个左升右降理论,在里面。加减法其它的理论,还看不懂(如上)。

下利者,脾家虚陷,去芍药之酸寒,加干姜之升陷。芍药本来就是疏木升陷的,因为下利,去掉之后,从升木改为升脾,升脾则加干姜。

若小便利者,水有泄路,不会内停,只是脾肾阳虚脏寒,而不是水气泛滥,无须茯苓泄水。此仍是附子汤之义。此为升陷止利。

若咳者,且胃之逆也。加五味子,以助肺敛降逆,细辛降下焦之浊阴上冲,干姜温中以关门,交济阴也。

呕者,去附子温脏寒,而加生姜,降逆止呕,降胃关门。附子能温下寒,却不能降逆止呕。呕者脾陷之胃逆也。此为降逆止呕。

5《医学衷中参西录》: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当温胃以散水,且生姜功能止呕也。张拱端曰:少阴为阴阳气血所资生,其生由下而上,以结少阴全篇之义。经云,少阴为枢,是言少阴之阴阻水火循环相生,以少阴为枢纽也。其阴中潜阳,阳中潜阴,上火下水是其体,水火相衔是其用,于卦为坎离,于人身属先天后天,造化寄在坎离,故又为阴阳所资始,气血所资生,而其资始资生,悉由下而上,犹水气腾而为云,云行雨施,而后品物流行也。

太阳三十二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入阳明去路。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太阳入少阴去路。

营性发扬而寒性固涩,伤寒营欲发而寒闭之,故脉紧而无汗。卫性敛闭而风性疏泄,中风卫欲闭而风泄之,故脉缓而有汗。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脉证悉同伤寒,此卫阳素旺,气闭而血不能泄也。卫气遏闭,营郁热甚,故见烦躁。大青龙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生姜、杏仁,降其肺气,麻、桂,泻其营卫之郁闭,石膏清神气之烦躁也。盖气欲闭而血欲泄,血强而气不能闭,则营泄而汗出,气强而血不能泄,则营闭而无汗。营热内郁,外无泄路,是以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而生烦躁。异日之白虎、承气诸证,皆此经热之内传者也,早以青龙发之,则内热不生矣。

若脉微弱而汗出恶风者,中风之脉证如旧,而阳虚阴旺,不可服此。服之汗出亡阳,则四肢厥逆,筋惕肉瞤,为害非轻矣。盖四肢秉气于脾胃,阳亡土败,四肢失温,所以逆冷。筋司于肝,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寒土湿,木郁风动,故筋脉振惕而皮肉瞤动。真武汤,苓、术燥土而泻湿,附子温经而驱寒,芍药清肝而息风也。

太阳中风,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

太阳中风,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此是表虚的桂枝汤证,不可以表实的大青龙发表。大青龙有麻*六两,服之则汗出亡阳,四肢逆冷,木陷风动,则筋惕肉瞤,此为大逆,以真武汤救之,附子回阳救逆。

太阳九十六3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阳虚之人,发汗过多,土败阳飞,则头目眩晕。风木动摇,则心悸肉瞤。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土湿,木郁风生,是以悸动。根本摇撼,则悸在脐间,枝叶振摇,则悸在心下。振振欲擗地者,风动神摇,欲穴地以自安也。木郁风动,原于土湿而水寒,真武汤,生姜降浊而止呕,苓、术泻水而燥土,芍药清风而安振摇,附子温肾水以培阳根也。真武汤,治少阴病,内有水气,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呕者。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擗地者,此为汗出亡阳,经阳失归,所以仍发热。经阳离根,所以头眩。木气不升,所以郁冲而心悸。真武汤,附子温少阴之内寒,以敛阳浮之外热,茯苓,白术泻水而燥土,生姜降胃而敛阳,芍药补营弱之虚,疏木而息风。水暖土燥,阳回木升,营发则表和。

发汗之后,病解不热,反仍发热者,头眩身动,知为亡阳也。对比大柴胡汤,伤寒发热,汗出不解,汗后仍发热者,心痞呕作,知为经腑合病也。

水肿——赵明锐医案

肾阳虚水肿,可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心、肝疾患等病的后期。证见水肿不消、面色萎*、手足厥冷、舌质胖淡、苔薄白、脉迟细等一派虚寒脉证。此为病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气,致三焦气化不行,水湿潴留,不能排出,当是之时如用峻烈的利尿逐水剂,不唯无效,反而可挫伤肾气,促使病情恶化。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为扶正祛邪之法。

典型医案:王某,男,50岁。三年前患周身浮肿,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肾炎,经过治疗,证状基本消失,后遗尿中反复出现蛋白(+++),有时下肢轻度浮肿,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喜热怕冷、腰疫腿因、脉沉迟而弱、舌淡、苔白等证。如此反复三年之久,虽累经治疗,但终未彻底治愈。给真武汤为主配合丸药,用一个月以后,浮肿消退,尿蛋白(+),又服此剂丸药用一个月以后,诸证悉除,尿蛋白(-),其后一直很健康。

按:本例患者,患急性肾炎,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消失后唯患者尿中蛋白反复出现,三年来以中西药品治疗未愈。结合当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脉、舌,全是一派肾阳虚之象,因而用真武汤以温补肾阳。又考虑到病程已久,非朝夕可以取效,宜缓缓收功。故不用汤剂,而用真武汤为主制成丸药久服,逐渐使肾阳复振,气化正常,水湿得以排泄。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疗法。服药共两个月之久,彻底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经方发挥》

论:尿蛋白,就是乳糜尿证。肾炎浮肿,脉沉迟而弱,此肾阳虚,土不制水也。

少阴十七,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折者,以下焦有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师解:制水者土,土郁则克水,湿热郁蒸而小便*者,土色之下传也,土败阳亡,不能制水,故小便色白。

水肿——赵明锐医案

赵某,男,49岁。周身浮肿二年多,经服消肿、利尿之中西药品,浮肿即好转或消失,但时隔不久,仍然复发,而且肿势愈来愈重,再服消肿利尿之剂,作用不大,经内外科多次及多方面的检查,找不出致病原因。

患者重度水肿,腹大如釜,小便点滴不利,稍进伙食即感胸下宿痞不适。脉沉迟无力,舌淡而胖,薄白苔。诊断为脾肾阳虚,不能化水,而致水湿潴留。当以温阳之法,缓缓图之。以真武汤为主,连服十数剂,浮肿基本消退,后以此方配制丸药,服三个多月,再未发作。《经方发挥》

论:寒水泛滥,土湿木郁,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水无下泄之路,内停外溢,而侵阳络,故见浮肿。水停而阻气,胃气不降,则胸下宿痞。脉沉迟无力者,沉为太阴阳虚之湿盛,迟为少阴脏寒而水旺,无力者,阴中寒盛而无生阳也。真武汤,利小便以泄水,温脏寒以扶阳。

《金匮》水气二十一: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案真武汤,就是利小便之剂。小便不利,是如何逆走皮肤的?水气七: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即为水矣。也就是小便难,则水不渗于膀胱而逆走皮肤,即为水矣。积水无下泄之路,盛满莫容,则避实而走虚,游溢于经络而浸于皮肤,必然之势也。

3水肿——黎庇留医案

同乡左朝东之女,正月患脚痛,余断为风湿相搏,与以甘草附子汤。四月时,夜有叩门者,问之,左氏女也。见其面貌手足,似甚丰满如水肿,心颇疑之。询前此脚痛之症,谅健复久矣,答曰:“未也,畏服药,遂因循于兹。”既诊,云:“周身皆肿,乃有水气也。”以大剂真武加桂枝嘱其多服勿断。嗣服40余剂,获愈。《近代名医医案医话》《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论:水寒则土湿,水湿之邪,其性下润,则流关节,甘草培土,附子扶阳而泄水,不敢服药,则寒水泛滥,盛满莫容,逆走皮肤,则发全身水肿。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真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