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索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神经外科治疗的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已通过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②患者均在入院后24h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②排除存在躁动、不配合患者;③排除心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受损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86±6.62)岁,平均体重(59.13±8.26)kg。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15±6.29)岁,平均体重(59.25±8.74)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静脉营养支持,在术后持续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脂肪乳,连续注射3~5d后,改为普通鼻饲流质饮食,每日胃管推注米汤、果汁、牛奶等ml/次,4~6次/d。
1.2.2 实验组
术后6~24h在静脉补液同时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支持,首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注入温开水ml,无不良反应2h后予肠内营养乳剂肠内营养混悬液ml(能量2kJ;碳水化合物61.50g;脂肪脂肪19.45g;蛋白质20.00g;膳食纤维7.50g;水.00g)。第1天50ml/h;第2天70ml/h;第3天肠内营养混悬液(TPF)0ml,70ml/h。第四天开始增加胃管推注米汤、果汁、牛奶等ml/次,4次/d。胃管推注时暂停泵注1h。观察时间为14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营养检测指标(PA、Hb、ALB、TP)以及GC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2例(4.0%),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9例(18.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3、6、14d的GC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14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Hb、ALB、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Hb、ALB、T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因应激引起身体能量需求、消耗增加,机体力免疫力下降,从而表现为高分解代谢、血浆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还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14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Hb、ALB、T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6~24h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营养状态,维持机体胃肠道黏膜结构完整性,预防胃肠道黏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改善负氮平衡,获取更多的蛋白质和热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减轻分解代谢。
本研究过程中总结护理对策如下:①有研究显示鼻肠管加营养泵可减少患者胃返流、胃潴留、呕吐发生率,提高耐受性。②预防胃肠道并发症:鼻饲前确定胃管在胃内,床头抬高30~45°,输注前给患者吸净痰液,每4小时抽吸胃内容物,检查胃潴留量,若ml,调整输注速度及延长鼻饲间隔时间,用加温器夹在胃管外露中间部分,保证营养剂在38~40℃泵入胃内。鼻饲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营养剂污染,若出现反复呛咳,应暂停鼻饲。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强、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用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术后患者中,能够避免患者体质量急速下降,维持机体营养量和蛋白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原作者:赵红梅,姚小燕,陈淑怡
原作者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