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伤寒论》第67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第16条: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第17条: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肾气丸亦主之。
组成:
茯苓4两,桂枝3两,
白术3两,甘草2两。
苓桂姜甘汤: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组成:
茯苓2两,桂枝2两,
生姜3两,甘草1两。
苓桂味甘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组成:
茯苓4两,桂枝4两,
五味子半升,甘草3两。
苓桂枣甘汤: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组成:
茯苓8两,桂枝4两,
大枣15枚,甘草2两。
五苓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共十一条从略。
组成: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5:3:3:3:2
1.部位区别:
???苓桂术甘汤是从头到心下的水饮为主。在头——头晕目眩,在胸——胸满心悸短气,在心下——逆,满,胀甚至疼痛。茯苓甘草汤主要在心下。苓桂枣甘汤和苓桂味甘汤主要在脐下。五苓散是全身水液气化异常,故上渴或呕,中痞满,外表不解,下与里小水不利,大便泄泻。
2.组成和剂量不同:
??苓桂剂茯苓负责往下渗利,桂枝负责气化出表,解决水湿排泄的两大途径,甘草负责安中,并防苓桂对机体正常津液的损伤。其他诸药,各随功能需要加减。先看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对比,似乎是一味药物白术和大枣的区别,其实不然,结合看一下茯苓剂量就知道不单一了。
??苓桂枣甘治疗的是水饮在下焦,在下焦主要从小便渗利而祛除,那么加大茯苓至半斤,因此茯苓渗利力量被大大加强,药物是没有智慧的,它不会区分自身津液和成邪的水饮,这么大量的茯苓容易导致自身津液的丢失,那么加大枣的目的就是顾护自身津液。苓桂味甘水饮也在下焦,但上冲明显,且从脐下上冲到头顶,中间经过了心下满,胸闷悸动,咽痒或痛,面红如醉,头冒等,比苓桂术甘汤冲的路程长。另外苓桂术甘汤是化中焦脾虚水饮为主,常见胖大齿痕舌,于是加一味白术从中焦温化。茯苓甘草汤也是中焦水饮,但舌水滑和胃部震水音为主,所以水饮在胃,故尝不渴,而且结合现在医学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应用指征,即胃潴留病人。五苓散系全身水饮代谢失衡,水火不调,渴最甚且兼火旺,故加泽泻,猪苓寒性利尿剂,苓桂术甘汤未诉渴与不渴,故临床都可遇到。
??这些细微的应用差别,可以提示苓桂剂的临床应用,谨予以记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