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医院李伟教授在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冠心病介入论坛3为我们讲解了急诊PCI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
无复流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传统分类方法将无复流分为结构性无复流、功能性无复流,按闭塞时间分为再灌注无复流和介入无复流,按病变部位分类可分为冠脉血管无复流和心肌无复流
P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机制包括微栓塞、再灌注损伤、缺血损伤及个体易感性
对于无复流的发生往往是有迹可循的,无复流的预测因素包括血管病变、术中操作问题、血流动力学(如低血压、慢-快心率等)及患者个体临床易感性(如遗传易感性、高脂血症、他汀使用等)
无复流的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形态学评价即冠脉造影和功能性评价两种,冠脉造影评价无复流主要方法包括TIMI血流、TIMI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心肌呈色分级MBG;功能学评价方法包括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心肌声学造影、心肌核素显像、微循环阻力指数。主要评价方向即血流恢复,心肌灌注
无复流的诊断包括导管室诊断、CCU诊断和院前诊断,导管室诊断主要依赖冠脉造影、血管内多普勒;CCU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出院前诊断主要依赖心脏声学造影和增强磁共振
PPCI术后无复流发病率较高,发生机制复杂,存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无复流的发生显著增加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为临床防治带来挑战
对于无复流、慢血流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以冠脉内注射GPIIb/IIIa为主要治疗措施,使用硝普钠、尼可地尔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
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表明,STEMI行P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患者5年死亡率显著增加,慢血流、无复流重在预防,术前充分评估,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做到早识别、早警觉
OCC陈纪言│PCI术后继续肠外抗凝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更多精彩,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