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针对减少胃肠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年3月~年4月治疗的7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制定的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症状确诊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将78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7~86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1:18,平均年龄为(65.34±4.7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8~87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0:19,平均年龄为(65.72±4.63)岁。试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参数上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和平衡性。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流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喂养,使用14号复尔凯传统鼻肠胃管,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位,并且测量插管所需距离,固定管道。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喂养,使用12号螺旋型鼻空肠管,测量胸骨剑突到鼻尖再到耳垂的距离,一般为50cm左右并用胶布做好记号,从此处插到胃部位置。鼻管头部使用消*生理盐水进行浸润,利用后续插管操作。选择鼻腔一侧位置,将管道沿着鼻腔壁逐渐插入,当插管进入到咽喉位置时,使得患者头部稍微向前弯曲,并且叮嘱患者不断进行吞咽动作,同时慢慢将插管推进肠道,到记号位置停止。抽取出插管内的液体排净,并且向管道内充入空气,腹部听诊胃部过水音,方便明确管道的位置。送管25cm,管道外端悬空大约40cm,固定于接近耳垂的位置,一天后床边拍摄腹部X线检查,认真确认管部位置。在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营养支持时,床头抬高大约30-40°为宜,两组患者均持续给予泵入肠内营养乳剂,每日总量~mL,泵速为mL/h,每次间隔6h抽取胃液,使用温开水冲刷管路,每天泵入时间为10h~12h,每次间隔4~6h后再次泵入,一天更换一次输液管。
1.3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腹痛、腹泻、食物反流、便秘、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对营养支持效果的评价主要有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含有量,以21天为观察周期。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6%,观察组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的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效果
留管21天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由于意识因素或者是吞咽功能受损不能够获取到足够的营养补充,机体又由于应激反应长期处于高代谢分解状态,身体支持的营养明显无法满足能量消耗的增加。传统使用的鼻胃管法由于在应用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符合人体正常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鼻空肠管根据患者对应参数制定规范流程,循序渐进地科学合理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适应患者病情的治疗进展,提供足够的营养能量,促进合成蛋白质发生,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同时有助于保持原有胃肠道的生理保护结构,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早日恢复。
原作者:刘颖,姜云涛
原作者单位:医院营养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