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是小朋友的最爱!
可是,棒棒糖上的塑料棒,
可能是导致儿童伤害的元凶!
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
近期,我们发现一起有关
棒棒糖塑料棒误食案例。
广州市一名2岁女童随家长外出游玩时,因咳嗽误将含在嘴里的棒棒糖连同塑胶棒整个吞入,造成消化道异物存留(轻伤)。
经测试,该产品的塑胶棒(长4.3cm)可以完全没入小零件测试器中(上图)。而该产品仅警示“5岁以内儿童请在成人监护下食用”,对36个月以下儿童而言存在误吞危险,警示不到位。
经权威部门调查与实验,
有关部门认为该产品涉嫌存在缺陷。
针对该种产品涉及的缺陷风险,另抽选了三款市场上受众面较广的棒棒糖,测得其塑胶棒长度均在7.6cm左右,不能完全没入小零件测试器(下图,超出小零件测试器最大深度约1cm)。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市面上多数棒棒糖标称标准仅从食品角度对糖果成分安全进行了约束,而未对可分离部分塑胶棒进行管制,也无适用人群年龄等提示。
我们还从自媒体和网络新闻查找了类似案例,棒棒糖塑料棒发生误食的案例比较常见。
今年5—6月网络新闻报道的发生的类似案例:
年-年网络新闻报道的类似案例: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消化道异物95%以上可以经肠道排出,无需特别处理,但是如果卡在肠道就可能引起肠道穿孔。医院通过胃肠镜取出。作为家长应该对棒棒糖等异物比如:硬币、发夹、磁力珠、钮扣等要有高度的警惕性,避免儿童玩耍以上物品。
敲黑板!!!
熊孩子在家吞食了异物怎么办?
这些知识作为家长必须掌握:
1.注意孩子的反应情况
消化道异物吞入后有没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异物的类型、位置和存留的时间。口咽部、食管异物会有拒食、流口水、咽痛、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异物进入胃及肠道后一般没有什么表现,有时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小孩多表述不清晰,所以观察以上孩子的表现尤为重要,如果出现拒食、流口水、咽痛、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一旦怀疑孩子有可能吞食异物,需要及时就医。
2.明确误吞的异物
通常观察周边或孩子手中少了什么物体,只要异物大小适中,边缘规则,无锋利边缘,大都可以自行排出,如纽扣、玻璃球、硬币等,但这不代表可以在家观察,医院拍X线,监测异物的位置及排出情况。如果吞进去的是尖锐异物(如钉子、针、枣核等)、腐蚀性异物(如电池)、磁性异物(如磁力珠)及膨胀性异物(如水弹珠)等往往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医院明确诊断,尽早处理。
3.怎么判断异物在消化道的位置
多选择拍X线平片及CT扫描。大多数消化道异物是不透射线的,行胸腹部正位及侧位片检查,可有效的判断异物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但X线不能显示鱼刺、塑料、玻璃等物体,不能判断异物确切位置,不能显示异物与周边脏器的关系,CT检查可帮助诊断,但由于CT有一定的射线辐射,小儿不建议做为首选检查方法。所以,如果你刚好有孩子可能误食的同样物品,医院交给医生,由医生给您最好的建议。
所以,
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好自家的孩子,
益智玩具多种多样,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更合适孩子,
而且更安全的。
最后教各位家长如何预防消化道异物:
01
小儿进食,大人需警惕:进食时,勿逗笑或呵斥孩子,孩子玩耍或哭闹时,勿用食物诱哄孩子。
02
高危物品妥善存放:硬币、纽扣电池以及剪刀、缝线针、棉棒或牙签等尖锐物品不要摆在孩子的视力范围。
03
婴幼儿玩玩具时,成人要全程监护,切勿走神。
04
幼儿衣物宜简单舒适,不让奇异的饰品引其好奇、撕扯。
来源:“东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