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局面
2013年10月15日,新一期的雅昌讲堂之水墨系列讲座开幕。本次讲座主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这三十年来的中国水墨呈现出了怎样的一个发展的状态和发展的过程。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为著名的批评家和理论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先生;一位是中央美院教授赵力先生。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杭春晓。 杭春晓: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了最近很有意思西方讨论中国今天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又在进行新的一场改革的状态,改革的一个篇章,进入第二阶段的改革。西方有观点说中国患上了 改革依赖症 或者 改革综合症 ,就是什么事情都是会想到改革,这里边跟我们刚才讲的这三十年水墨的命题是一样的,什么都必须变,必须要产生 新 ,从这个问题如果用反省的方式来说难道水墨就一定要新、要变吗?水墨以一种很经典的样式出现,难道不可以吗?皮老师和赵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皮道坚:正是我想下面说的这个问题,你们刚才谈到变的时候,我马上想起了贡布里希的一个艺术史逻辑,就是谈现代艺术的逻辑,就是名利场逻辑,他说艺术家、艺术流派或者艺术风格,他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大家注意我,我们刚才谈到的新水墨、现代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包括现在的新工笔,这个都是当时从事艺术实践的这些艺术家,有一些是和批评家、策展人合谋打出这个旗号,引人注意,产生效应,包括新闻效应、传播效应,这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内在的是什么呢?内在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在求新、求变,所以才不断地会产生这些新的东西出来,但是我觉得现在人们已经不这样思考问题了,我很早就观察到我们的水墨界已经成了一个多元共存、或者叫多元共生的局面,有传统派、有学院派、有实验派,而且这三派里边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学院派包容了实验派,有的传统派也有实验派的一些因素或者是技法、语言在里边。还有一点就是说现在你做传统的,你把传统做到了家,做得很好,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人们的尊重,它也能够产生它的影响,我觉得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批评界也在变化,而且批评界现在就在考虑传统到底在我们的新水墨里边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传统在新水墨里边有哪些表现,现在很多人也在做这个工作,有的是从思想史,有的是从文化史,这个情况是发生了变化,我认为系统只有这样以后才有一种内部的张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我们八十年代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一种艺术文化的生态,我觉得今天已经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