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析东北春涝成因
眼下,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但我国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却遭遇到了严重的春涝,为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请专家就东北春涝的成因、现状及未来对策进行解读。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多雨雪和持续性低温天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为1952年以来同期最多;连续四个月气温持续偏低,平均气温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降水多导致东北农区秋整地质量差,“湿封地”时间长。气温持续偏低导致土壤化冻迟、春整地难度大,春耕春播将被迫延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正研级高工陈峪从气象上解释了东北降水偏多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呈现两槽一脊型,东北的槽控制我国东北地区,槽后面西北气流使得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这个地方的气温偏低,再加上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交会,从而造成了降水较多的局面。
陈振林告诉,预计4月中下旬,东北地区降水仍偏多,气温仍偏低,大部地区春播将推迟一周左右。水稻区应做好育秧温棚的防寒保暖工作。各稻区应根据气象条件抢时育秧,并做好育秧温棚的防寒保暖工作。旱地作物应抢抓晴好天气翻耕散墒。偏湿地区降水过后抓住晴好天气尽早翻耕散墒,降低农田湿度,提高低温,以免延误播期。同时还要选择合适品种,抢时完成春播。根据土壤解冻和气温回升情况,抢播玉米、大豆,并注意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以保证作物正常成熟。